退休教師

首頁 >> 師資隊伍 >> 退休教師 >> 正文

基本信息

  • 姓  名:

    李琳

     
  • 原職稱職務: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電子郵箱:

基本情況

  

1956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822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同年考取教育部的公費留學生,19837月赴法國留學;1985年獲法國高等材料與機械結構學院工程師學位。1988年獲巴黎皮埃爾•瑪麗•居裡大學應用力學博士學位。19889月起一直在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任教,1996年起任職教授,至2021年退休時職級為二級教授。北航第789屆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職稱評審專家組成員;曾任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教研室(後為航空推進系主體)主任(1998-2001)、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副院長(2001-2004)、中法工程師學院常務副院長(2005-2008)。從教30餘年,一直在教學科研一線勤勉工作。



教學和科研成果

教育教學方面:長期為本課生開設課程《有限元法基礎》,指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為研究生開設課程《高等結構動力學》(曾用名《振動力學》)和《流固耦合動力學基礎》、培養了十餘名博士研究生和數十名碩士研究生,畢業學生大部分投身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在主管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教學工作期間提出并實施的“套餐+零點”選課方案、“零起點培養創新精神方案”等教育教學改革方案,經後續兩任教學院長的持續發展,最終獲得2009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受學校委托,作為主要負責人實施中法工程師學院的籌建、并作為常務副院長主持初期開拓性的運行工作,為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辦學典範所做出的貢獻,受到時任國家副總理和法國總理共同頒發的中法工程師學院突出貢獻獎。

科研方面:主要學術方向為葉輪機械的流緻振動特性分析,智能結構動力學分析與振動控制,航空發動機結構振動抑制等。在上述學術方向及相關研究領域負責并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基金、863創新基金等多項基礎研究項目,以及多項國防預研項目和數十項企業委托課題。提出了混合界面減縮方法、非線性模态疊加方法、半解析高階諧波平衡法等多種針對大型/多場耦合/非線性結構系統的動力學特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包括靜子葉片非諧調/非均勻設計技術、半主動/半被動幹摩擦阻尼技術、壓電網絡/分支阻尼技術、人為失諧技術等一系列航空發動機葉盤結構振動抑制技術。指導學生設計的包括模塊式大載荷主動隔振平台、應變驅動智能舵面在内的多種智能結構獲得數項國家發明專利。 相關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級和部級獎勵,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次,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次,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以及中航工業集團科學進步三等獎(部級)各1次。在國際國内有影響的期刊、會議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譯著兩部:《機電耦合系統和壓電系統動力學》(北航出版社)和《流固耦合動力學基礎》(北航出版社)。參與撰寫專著兩部:《智能結構動力學與控制》(科學出版社)和《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設計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筆專著一部《壓電周期結構動力學原理與應用》(國防工業出版社)。

快速鍊接

版權所有 © 2021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高教園南三街9号   電話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