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首頁 >> 校友天地 >> 校友風采 >> 正文

【自主創業精英】邊程:率領科達機電跻身清潔燃煤“藍海”

發布日期:2015-02-07    作者:     來源:     點擊:

【自主創業精英】邊程:率領科達機電跻身清潔燃煤“藍海”

2012年12月,當聽到馬鞍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國家發改委3500萬元的能源裝備自主化項目扶持資金時,邊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意外了!當時聽說全國就幾十家企業獲得,而且隻有兩家民企,沒想到科達機電就成為其中一家”。

邊程是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達機電”)董事、總經理,而馬鞍山科達潔能公司是科達機電的全資子公司。這位身材魁梧“氣場”十足的年輕老總,最喜歡孟子的名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對于邊程來說,公司拳頭産品“Newpower清潔燃煤氣化系統”從佛山起步,在懷疑與尴尬的環境中成長,如今終于化羽成蝶,科達機電從一家以傳統陶瓷機電生産為主的企業,轉變為一家能源裝備自主創新企業,邊程既是其中的參與者,又是主導者之一。

當時如果一門心思繼續做陶瓷機械制造,預計到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二三十億元就“摸到天花闆”了,這讓我們都心存危機意識。2007年初,一位姓謝的化工廠退休老工程師,手握“煤氣化”專利找到公司尋求合作。當時心想,節能環保肯定是今後國家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因此和董事長商量後就拍闆上馬了。

邊程,從政府職能部門出身,但用他的話說卻是“從骨子裡就想幹民營企業”。20多年的路走下來,邊程不僅将這家民營陶機裝備企業推動上市,而且成功做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度。

并購恒力泰躍升“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1990年,邊程來到佛山市經委,主要負責企業的上市輔導工作,以及企業轉制、促進改革開放的事宜。1994年,邊程以挂職的形式到佛陶集團幫助佛陶改組上市。兩年後,佛陶上市失敗,邊程面臨兩種選擇———回佛山市經委或者留在佛陶,邊程最終選擇了留下來。

陰差陽錯,邊程沒在佛陶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想做民營企業”,後來進入科達機電這家原來與佛陶一樣以陶機裝備生産為主的民企。在進入科達機電之前,邊程甚至連科達機電是什麼公司都不知道。

從1998年入職至2002年,科達機電當時面臨與陶瓷機械行業的科信達、星光、中泰、科冠達等競争。雖然那時公司的抛光線沒有很強的競争優勢,但通過4年的厚積薄發,科達機電的抛光線從幾家陶機企業中脫穎而出。至2002年上市的時候,公司抛光線已占領了國内市場“半壁江山”。

把科達機電從單一以抛光線為利潤點的企業,轉換為綜合制作陶瓷整線的多利潤點企業,邊程的這步“棋”大概又走了4年。

在并購恒力泰之後,科達機電在陶機裝備行業俨然已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世界第一”則是大家公認的意大利薩克米,公司員工的數量也從1994年的200餘人,發展壯大到目前的3200多人。

骨子裡的民營企業家精神,以及内心強烈的憂患意識讓邊程不滿足于做陶瓷配套行業。2006年年底,邊程覺得“不能按老路走下去”,于是開始圍繞綠色建材的主題,不斷上新項目,包括清潔煤技術領域研發出的“Newpower清潔燃煤氣化系統”,還有陶瓷薄闆、固體廢棄物牆材、人造石等,這些便是科達機電新能源節能減排領域的“一大三小”項目。

從“抄”到“超”領軍公司跻身“藍海”

說起“Newpower清潔燃煤氣化系統”,不得不提4年前邊程的一個“杞人憂天”。當時科達機電在陶瓷機械制造領域已經是“風雲企業”,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讓衆多陶瓷機械制造企業難以望其項背。

但2006年底,邊程卻開始為公司未來的出路感到擔心,“當時如果一門心思繼續做陶瓷機械制造,預計到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二三十億元就‘摸到天花闆’了,路到盡頭,何去何從?”

2007年初,當董事長盧勤和邊程拍闆上馬煤氣化項目時,他們都沒料到闖入的是一片“藍海”市場。據了解,在大洋另一端的英國啟動的“清潔煤炭”計劃草案中,評估預計這一計劃将在工程、制造等領域提供3萬到6萬個就業崗位,到2030年時對英國經濟的價值每年将達到40億英鎊。

但是,新生事物往往要經曆一個又一個挫折才能被大衆所接受。2008年,衆多陶瓷制造企業以為科達機電隻是在玩“清潔燃煤”的概念,科達機電在質疑中疾步向前走。

推廣期間,邊程平均每年的飛行記錄達到170多次,基本上每兩天就要飛一次。在推出第一台清潔燃煤氣化爐時,為了讓客戶“眼見為實”,公司不惜花2000多萬元多建一台爐子,從2008年10月第一次點火,一直到2009年4月免費演示給客戶看。

在清潔燃煤氣化爐的推廣模式上,科達機電先知先覺地走出一條類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廣模式。據了解,一台清潔爐成本高達2000多萬元,科達機電屬于“賣氣不賣設備”。在出資上,燃料企業和科達機電一般都按“三七開”的比例劃分,随後科達機電負責設備的維護和管理,而燃料企業則以較低的成本分享能源節約所産生的收益,從而達到“雙赢”的結果。

科達機電董秘周鵬表示,公司的生産創新走出一條從“抄”到“超”的路徑,煤氣化技術雖然美國、德國很早就開始研發,希望能打開中國傳統能源市場中的“藍海”,但由于初始投入成本高,最終也隻能以失敗告終。

而科達機電則從模仿開始,之後成功突破技術瓶頸,将煤變氣基本轉換率提高到83%,較傳統技術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脫硫也達90%。公司在推廣清潔燃煤氣化爐過程中,一開始就采用類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成功突圍,從而使科達機電從一家傳統的陶瓷機械制造企業,“華麗轉身”成為一家能源裝備制造企業。

從尴尬到受青睐掘金萬億燃料市場

人是鐵飯是鋼,對于工業制造企業來說,煤、氣、油等燃料則是企業的“糧食”。據了解,目前,珠三角地區仍有為數不少的制造企業使用固定床水煤氣爐,煤變氣的基本轉換率一般在68%以下。此外,水煤氣爐排放出大量的硫化氫、焦油、酚水等有害物質,也成為當地環境污染的一大痼疾。

在清潔燃煤氣化爐推廣的前期,很多省市由于這套爐子所“吃”的原料是煤,而将之“貶”為傳統燃料範疇,這讓科達機電在推廣過程中頗受尴尬。

業内專家表示,事實上,清潔燃煤技術與新能源、節能一道,并列為實現“碳減排”的三大途徑。相關部門需要監管的是“環保是否達标”,而非拷問“使用什麼燃料”,追究使用什麼燃料而放棄環保指标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清潔燃煤氣化爐開始受到市場的青睐。從2008年的初露面目,到今年燃料銷售目标直指數億元,清潔燃煤氣化爐的火熱可見一斑。

邊程向記者透露,第一年清潔燃煤氣化爐的銷售目标是40台,第二年的目标是80台。目前,第一年的目标已基本完成,清潔燃煤氣化爐的布點包括廣東、湖南、江西、山東、四川等陶瓷主産區。其中,沈陽燃氣一口氣就簽下20台的合同,形成單個供氣集群。

在市場的“藍海”圖景逐漸向科達機電展開時,清潔燃煤氣化爐技術又傳捷報:經過技術研發,單台爐子供氣容量從1萬立方米提升到2萬立方米,燃燒熱值從1350大卡提升到2000大卡左右。

邊程表示,這意味着清潔燃煤氣化爐不再僅限于陶瓷領域,諸如玻璃、煤發電、煤化工、有色金屬深加工等領域,也可以采用這套系統進行節能并獲取收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由于燃料是工業制造企業的“糧食”,若以陶瓷行業為例,燃料市場規模可達幾百億元,若延伸至其他耗能産業,如重油、柴油、天然氣市場,市場規模則可上千億元,若進一步延伸至大型燃氣或者化工原料等領域,則上萬億元。

轉得快好世界

國家首批能源裝備自主化項目扶持資金,在周邊都是國有企業的身影中,科達機電民營企業的身份尤為引人關注。

科達機電憑什麼能拿到國家的扶持資金?這一看似偶然的背後,折射的正是科達機電身上流淌的新粵商的特質,不安分和超務實。不安分成就了科達機電進軍一個全新的領域,而超務實則成就科達機電踏踏實實從傳統能源的節能改造起步。

眼光和膽識令科達機電敏感地抓住産業轉型市場變化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在2020年國家碳排放指标下降40%至45%的“紅線”約束下,“節能降耗”成為企業界最熱門的一個詞彙。

如同一首主題為“節能降耗”的流行歌曲,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無論是中資外資還是合資,無論是商界還是政界人士,仿佛不叨叨這一句就OUT了似的,全然不顧自己熟不熟悉這一領域,懂不懂這詞的真谛。

采訪中,科達機電總經理邊程表示,公司除了燃料系統進行清潔燃煤氣化外,還将對噴霧塔、球磨機等環節進行研發,從而在節能降耗領域“以點帶面”,将節能覆蓋整個陶瓷的生産鍊當中。在他看來,各個環節加起來,總的能耗指标下降20%至30%并非難事。

正如北宋歐陽修所著《賣油翁》的主人公一樣,老者的一句“無他,唯手熟爾”,顯示出熟練性對于進入一個領域一定的門檻效應。因而,隻有對傳統高耗能領域十分熟悉的企業,才能知道從哪一點切入才是最好的辦法,所謂“對症”才能“下藥”。不管懂不懂,一窩蜂上馬标榜着“節能降耗”的産品或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甚至欺騙性。

因此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最好的節能降耗的方法,必然也是源自生産制造領域,同時又“高于”生産制造領域,這個“高于”,便是尋求解決節能降耗的路徑。

科達機電在轉型中撿的不是芝麻,而是大西瓜!

傳統能源VS新能源:西瓜VS芝麻

記者:在從事“清潔燃煤氣化系統”之前,公司主營業務是什麼?

邊程:公司創建于1992年,是一家以生産制造陶瓷、石材、牆體材料等大型機械及機電一體化裝備為主,并從事陶瓷、石材整線工程建設的公司。到2006年時,公司在國内建築陶瓷成套制造行業已處于領軍地位,綜合實力行業排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記者:既然已經做到行業的“老大”,為何想到介入能源改造這一陌生的領域?

邊程:因為當時如果一門心思繼續做陶瓷機械制造,預計到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二三十億元就“摸到天花闆”了,這讓我們都心存危機意識。2007年初,一位姓謝的化工廠退休老工程師,70多歲但手握“煤氣化”專利找到公司尋求合作。當時心想,節能環保肯定是今後國家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因此和董事長商量後就拍闆上馬了。

記者:Newpower清潔燃煤氣化技術比既有技術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邊程:這一技術能把煤變氣基本轉換率提高到83%,較傳統技術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假設一個中小企業日燒煤600噸,那麼在使用清潔燃煤系統後,全年可節省16000多噸煤,價值可達1400多萬元。和國外的同類先進技術比較,這套系統的投資成本僅為它們的1/10,運營成本也要低25%左右,成本優勢十分明顯。

記者:在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能源領域時,你們為什麼會想到做傳統能源的節能改造?

邊程:這其實是一種認識的誤區。目前我國能源主要還是來自傳統能源,煤炭消費大概占總能源消費的70%左右,加上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傳統能源占絕對大比例,新能源所占比例很小。如果說新能源是“芝麻”,那麼傳統能源可以說是“西瓜”,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2012年10月,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邊程校友及夫人關琪校友以個人名義捐贈“校友勵學金”100萬元。)

快速鍊接

版權所有 © 2021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高教園南三街9号   電話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