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聞網9月7日電(通訊員 胡蝶)7月27日至8月5日,在“北航雙邊合作研讨會資助項目”支持下,由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徐立軍教授組織召開的北航-愛丁堡大學先進航空發動機燃燒測試技術合作研讨會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順利舉辦。
此次雙邊合作研讨會的出訪團由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徐立軍教授、樊尚春教授、曹章研究員,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範文宏教授、李曉敏副教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副院長陳龍飛副教授、李挺副教授組成,旨在結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和英國愛丁堡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三方各自的優勢,重點在航空發動機燃燒室設計、燃燒過程關鍵參數測量、燃燒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評估、人才培養與交流及國際合作交流項目具體研究方案等方面開展讨論,探索進一步合作的新模式。
中方人員先參觀了愛丁堡大學Harald Haas課題組的Li-Fi center、Tom Davey課題組的Wave tank、Tughrul Arslan課題組的Ewireless research group實驗室,聽取了英方研究人員關于綠色航空的系列演講,包括工程中的微小流動、碳的獲取與儲存、環境工程、可再生能源、醫療診斷與生物傳感等主題,并與Hugh McCann教授、Mark Linne、Brian Peterson、Dong-hyuk Shin等研究人員就燃燒過程的監測與診斷問題進行了交流,北航和愛丁堡大學的成員發表了演講,會後雙方開展了深入的讨論。
之後中方人員訪問了曼徹斯特大學電氣電子工程系,觀看了各課題組的成果演示,包括電磁成像系統、超聲相控陣、電磁超聲等裝置,參觀了曼徹斯特大學化工系的電阻抗層析成像裝置,該裝置可用于化工生産過程中的粉末成分監測。在曼徹斯特大學,與Krikor Ozanyan教授及Wuqiang Yang教授課題組成員探讨了電學層析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前景。徐立軍教授做了題為“TDLAS Tomography for combustion monitoring”的學術報告,曼徹斯特大學光電傳感器與系統領域的著名教授、IEEE Sensors Journal主編Krikor Ozanyan教授彙報了快速圖像重建方法和高壓高溫層析成像的最新研究進展。研讨會的最後,徐立軍教授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項目,中英雙方就即将開展的合作模式與研究課題展開了讨論,并制定了北航、愛丁堡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三方課題組的互訪計劃。
愛丁堡大學工程學院成立于2002年,該學院的研究涉及工程專業各個領域,包括工業層析成像、納米技術、生物監測儀器、醫療診斷設備及建築環境安全性等。該學院是愛丁堡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下設化學工程、土木與環境工程、電子與電器工程、工程數學、機械工程五大學科。在最新的英國研究能力評估中,該學院在英國通用工程領域排名第一。曼徹斯特大學電氣和電子工程學院為原物理和電氣工程學院,是英國最大的電氣和電子工程學院。在最近的科研評比中,名列英國第二,其中儀器儀表方向具有國際一流的研究實力,是現代工業過程層析成像技術的發源地。該學院開發的一系列先進的設備用于測試各種系統狀态和材料的性能,學院與英國的能源、石油、發動機研發與制造領域的多家公司合作,為工業界貢獻了突出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