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動

首頁 >> 新聞中心 >> 學生活動 >> 正文

昆山片玉實踐隊——探尋鄉村振興中的教育扶貧思路及當代青年的教育扶貧作為與方向

發布日期:2018-09-08    作者:     來源:     點擊:

實踐主題

鄉村振興如何做?怎麼做?青年如何作為?

教育扶貧可以助力鄉村振興,既要以教育扶貧,也要扶貧教育,怎麼做,如何做?

鄉村教師的奮鬥精神是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大學生的支教是教育扶貧的催化劑。

如何建立長效的支教機制保證教育扶貧的穩定催化?

教育一線的堅守者如何撐起一片天?

大數據時代爆炸的網絡信息如何高效有力的精準呈現在扶貧主體面前?

實踐背景

政策方面: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發布,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2018—2020年将是我國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役。習近平同志對新時期扶貧工作提出了“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重要指示。

時代潮流方面:教育是“扶志”與“扶智”的根本手段,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貧困縣域的教育扶貧工作必須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的優勢,有效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打赢脫貧攻堅戰。

社會背景方面:大學生支教已經成為比較常見的大學生公益實踐活動。但是,正是由于支教時間過短,導緻了效果不佳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探究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大學生支教長效機制的對策,可以促進大學生支教朝着規範化、科學化、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

實踐目的

通過走進全國不同省份,尤其是少數民族聚集的農村地區,比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去了解農村的基本情況,探究農村振興中的教育扶貧思路,深入了解國家對教育改革所實行的措施與不同地區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成果,并對農村的教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發掘以教扶貧的真正方向與意義所在。

在實踐過程中,增強自身适應社會能力,增強基層工作經驗,展現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和良好精神風貌,讓社會了解當代大學生,讓當代大學生回報社會,讓教與學、學與行再次得到充分的結合和體現,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用時也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實踐地點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甘肅省白銀市會甯縣

河北省雄安新區

北京市延慶區

預期實踐成果

《撫今追昔—當代教育改革新航向思考錄》

問卷分析報告

訪談錄

論文

快速鍊接

版權所有 © 2021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高教園南三街9号   電話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