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首頁 >> 新聞中心 >> 學院動态 >> 正文

【動力 | 實踐】感受大國匠心 ,争當時代匠人

發布日期:2023-02-12    作者:     來源:     點擊:


390A4

為加強實踐隊思政教育,建設航發精神橋梁,心起點實踐隊于2月4日上午舉行學習日活動,全隊隊員線上參與。活動由隊長戴轲擔任主講人,學習日主題為“感受大國匠心,争當時代匠人”。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尺,也是時代前行的精神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本次學習日,隊長戴轲帶領大家走近“為根治飛機‘心髒病’而堅守一生”的劉大響院士。讓隊員們一起感受大國匠心,争當新時代“匠人”。

46485

劉大響院士是中國航空動力界的第一批院士,亞洲第一台高空模拟試車台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多年來,劉大響院士紮根基層開展科研,他曾經隐于青山深處三十載,為我國航空動力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劉大響院士常說:“我是屬牛的,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揚鞭自奮蹄。

3AE2D

5B865

隊長戴轲向大家講述了劉院士破解殲-7續航難題、隐匿深山三十載建造高空台以及推動國産大飛機事業等事迹。劉大響院士年輕時義無反顧走進深山,三十載青春打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争氣台”,之後又推動通用航空和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設立航空強國“中國心”教育獎勵基金、倡議推進國産大飛機工程。可以說,劉大響院士的一輩子都撲在了航發事業上,如今雖已是耄耋之年,但劉大響院士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仍充滿着熱情,充滿着期待。

3E0F3

通過本次學習日活動,隊員們對于劉大響院士的事迹有了深入了解,對于航發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勤奮、求實、創新、奉獻,這是劉大響院士的座右銘,作為新時代北航青年,我們應當學習時代先鋒,發揚工匠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新使命,奮進新征程。踔厲奮發,空天報國。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此次學習日,我們了解了頗具匠心的劉大響院士。劉大響院士是我國航空動力界的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其辛勤耕耘的半個多世紀裡,他親曆了我國航空發動機從無到有、從起步到逐漸發展的全過程。2022年12月9日C919首飛,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标志着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步入一個新的台階,新的一代應重拾曆史的精彩腳步,為祖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劉翥

曾經對一些精神足夠冷漠,心覺離我太遙遠,後來才領悟,這些,皆與我相關。國之未來,靠吾輩青年。新一代匠人,非吾輩莫屬。

瞻仰前輩,如劉大響院士一般的人,對我來說,耀眼奪目,令人欽佩,是遙不可及的星辰。可我不能因為星星距離太遠,而忘記了去追尋呀。慢慢探尋,慢慢摸索,即使不能到達,也不要忘記去接近偉大夢想與美好。況且,“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在條件那麼艱苦的年代,劉大響院士方能懷有一顆大國匠心,成就國家與自我;我應該珍惜現有的資源,在心中充滿對劉大響院士這般匠人的向往的基礎上,争當新一代時代匠人

——劉鑫

“擇一事,以命前往,終一生,不負信仰”,本次學習日我們了解了第十五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得主劉大響的故事,在磨難裡淬煉精神,在陋室間築成高台,從松花嶺的漏水屋檐下到浦東機場的滑行跑道,劉大響的空天夢始終熾熱而堅定。“一定要搞出自己的高空台”,“一定要搞出國産大飛機”,六十載歲月從未蹉跎,劉大響将自己的青春奉獻于祖國的航發事業,吾輩方知“吾家即吾國”。

——李飛凡

對于航空航天人來說,科研路上遇到的,是數不盡的困難。需要堅毅的決心,不懈的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它。我既然已經走上了這條路,就勢必需要腳踏實地的走下去。前輩用了大半生的時間,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而奮鬥。激勵我去體會,去踐行“大國工匠”四個字,其背後沉重的含義。

——洪康閏

今天的學習日活動,戴轲隊長為我們講述了“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劉大響院士。了解過劉大響院士的感人事迹後,我感到十分振奮和激動。一是對劉大響院士堅持不懈,上下求索,敢于挑戰一片空白的高台技術的果敢膽魄,為院士願以綿薄之力,奉上自己一生投入航空發動機研發的持之以恒所動容。二是,再次從像劉大響院士一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們的身上,感受到源源不斷的、前赴後繼的大國工匠的精神力量。猶記中學時期,我曾為大國工匠寫下“擇一事,終一生”。劉大響院士和與其并肩的千千萬匠人,傾一生的時光與精力、傾一生的思維與智慧、傾一生的執着與追求,黾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氣餒、不放棄,方能争取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極緻。

——李墨涵

劉大響,一位滿懷赤誠中國心的中國心締造者。他是一位中國航空工業不可或缺的任務,更是北航學子在求學路上的一位指路明燈。劉老的一生都在為中國的航空事業所奮鬥,他将自己的愛國熱情融入了中國發動機的事業之中,真正的做到了“國是我的家”。而作為新時代北航青年,在時代的交彙點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節點,我們更應該将自己的所學所用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學習劉老的精神,做到“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于運堯

我了解劉大響院士是從秋季學期的一次講座開始的,那次講座其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大響院士講述的吳大觀先生,我看到了吳大觀先生對後輩的關愛以及劉大響院士對我們的深厚期望和諄諄教誨。這一次則是全面了解到了劉大響院士的奉獻,也切實感受到了老一輩航空人當時研究的艱辛以及對我們航空發動機研究事業的奉獻。

“擇一事,以命前往;終一生,不負信仰奉獻一生。”這是對劉大響院士的深刻寫照。從前,劉大響院士深耕航空發動機事業,一拼就是30年。現在,劉大響院士緻力航空發動機未來發展,促進國産大飛機起飛。同時,劉大響院士關愛人才,回報社會,積極到各地開展專題報告,散發智慧,創造價值。

劉大響院士在那次講座上親切贈語:仰望星空,放飛夢想,腳踏實地,砥砺前進。作為北航學子,各位先輩前輩已經為我們立下了榜樣,我們應該立志以黨的事業為己任,獻身航發事業,哪裡需要就在哪裡紮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劉璐璐

灼灼風華獻航空,耄耋老矣仍沖鋒。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揚鞭自奮蹄。劉大響院士,一生為了祖國航空事業不斷付出,從年輕的隐姓埋名,到年邁的幕後推動,劉院士從未放棄我們的航空工業,也正是有了劉院士這樣的人,我們如今才能坐上自己的國産大飛機,正是有了劉院士這樣的人,我們的殲-20才能飛向藍天成為國之重器,正是有了劉院士這樣的人,我國航空領域才能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我們何其有幸能有這樣一位老先生為我們付出所有,我們又怎能不為其真摯的熱忱所感動?因此我們四系的學生一定要向我們的老前輩老學長學習,努力在餘生中不辜負老先生的期望,讓我國航空工業蓬勃向上,屹立世界之巅。

——翟漢鵬

快速鍊接

版權所有 © 2021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高教園南三街9号   電話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