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動新能源産業發展,支撐引領未來航空動力技術
通訊員 陳龍飛
新能源産業是國家戰略新興産業,是面向未來的産業高地和技術競争高地,是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重點發展的新方向之一。面對這一高度複雜的系統工程,隻有通過政府、工業、大學的緊密協同,建立開放的國際化平台,才能更好地面對挑戰。“十二五”期間,圍繞“航空替代燃料、新能源航空動力、分布式能源系統”等國際熱點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北航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60年研究積澱,整合“航空、航天、信息”的多學科綜合優勢,北航成立了“能源與環境國際中心”,連續獲批“綠色航空科學技術”、“分布式能源”及“先進葉輪機械”等三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發起成立了“中國航空替代燃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歐綠色航空創新聯盟”和“國家通用航空産業協同創新聯盟”,成功舉辦了“第五屆噴氣推進與動力工程國際會議”、“2014綠色航空高峰論壇”及“2014清潔能源與環境國際會議”,獲得多項國家和國際合作重大項目支持,一個開放合作、配備完整、特色鮮明的能源與動力科研創新平台已初具規模。
依托能源與環境國際中心,牽頭組建國内外産學研聯盟
在國家科技部、國家民航局的支持下,北航與普渡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牛津大學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發起成立了“北航能源與環境國際中心”。該中心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凝練重大科學問題,資源對接學校“國際交叉研究院”;通過對高等工程教育中國模式探索,鼓勵教師進行自由探索研究,力争産生“國家自然科學獎”等成果,出一流學術領軍人才。主要支撐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排名全國第一、“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全國排名第九。依托“能源與環境國際中心”,發起成立了“中國航空替代燃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通用航空産業協同創新聯盟”,獲批“氣動熱力儲能與節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綠色航空科學技術”、“分布式能源”及“先進葉輪機械”北京市國際合作基地。擁有航空替代燃料、綠色通航動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儲能與節能、能源政策及管理六個團隊,形成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國際一流科研團隊。中心還建有面向基礎研究的國際化基地“北航-普渡能源系統聯合實驗室”和面向産學研協同創新的技術轉化基地“西航-北航新興能源聯合技術中心”。
2012年,由北航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民航局航油航化适航審定中心、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航空替代燃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中國航空替代燃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理事長單位,北航協同國内各大院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共同推進中國的航空替代燃料産業進程。從燃料研制、燃料性質分析、燃燒特性分析、部件驗證、整機驗證、飛行驗證以及适航取證等多方面、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系列化的研究工作,建立航空替代燃料認證體系,支持航空替代燃料的推廣和發展。

中心與航空發動機領域世界知名企業有着長期、成功的合作,共同參與完成多項中歐合作項目。2014年,由中心、英國帝國理工和世界知名航空企業空客公司等發起,成立“中歐綠色航空創新聯盟”,共同推動該領域的協同創新研究和全球化精英人才的培養。中心正積極推進中歐綠色航空創新聯盟建設,實現聯盟内部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常态化。
2011年11月20日,北航與北汽集團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起成立“國家通用航空産業協同創新聯盟”。雙方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北航的航空研究技術優勢和北汽的現代制造産業優勢,形成通用航空企業核心競争力,重點開展綠色通用航空發動機技術研發和産品制造。同時,充分發揮聯盟在技術創新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提升我國通用航空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産業核心競争力。
優化特色方向,培育國家和國際合作重大項目
為了進一步提升“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的排名,支撐“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保持國内第一地位,學院優化并形成五大特色方向:動力機械氣動熱力與噪聲控制、高效冷卻與系統熱管理、新型燃料與高效低污染燃燒、動力機械強度振動與整機監控、新能源與分布式供能。
在動力機械氣動熱力與噪聲控制方向,獲得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省部基金等科研項目,并榮獲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在高效冷卻與系統熱管理方向,建有獲得國防科技二等獎的“多功能旋轉換熱試驗台”,作為首席單位連續承擔了2項國家973和衆多其他重大基礎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新型燃料與高效低污染燃燒方向,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防973、及民用領域的大量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多項,建立了“北航-普渡低污染燃燒聯合實驗室”;在動力機械強度振動與整機監控方向,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方面的科研項目,榮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獎,并在整機結構動力學、流固耦合振動分析理論、高溫結構完整性等方面處于國内領先地位;在新能源與分布式供能方向,承擔高新技術攻關、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省部基金等科研項目,成立了國際化基地“北航-普渡能源聯合實驗室”、國際标準研究“北航-民航适航技術研究中心”,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西航-北航新興能源聯合技術中心”,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
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方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綠色航空能源與動力特色優勢與國際高水平科研團隊展開深入合作,獲批主持國家973計劃2項、國家863計劃4項、國家自然基金80餘項、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十二五”期間,承擔各部委、行業、省市科研項目50餘項,累積科研經費數億元。
“十三五”期間,學院将緊密圍繞學校“十三五”規劃與學校綜合改革方案,進一步推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的建設。堅持“存量做優”,不斷激發學院的内生動力,整合、優化航空發動機學科群,以前沿技術“支撐”提升行業影響力;堅持“外延生長”,以能源與環境國際中心和國家試點學院為平台,不斷吸引一流人才,重點開展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的自由探索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以前沿科學“引領”提升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