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呂梁日報》2016年9月5日頭版頭條報道我校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黨委副書記李建偉在中陽縣挂職事迹:
“京官”扶貧在中陽
——記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挂職中陽縣副縣長李建偉
本報記者 任昱 阮興時 通訊員 劉天資
“我不求驚天動地,隻求力所能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中陽縣的百姓做點實事。”——李建偉
受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下簡稱北航)的選派,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現任黨委副書記的李建偉,暫别繁華的都市和辦公室生活,從千裡之遙的京城來到中陽這個小縣城,成為中陽縣一名挂職副縣長,開始了一名“京官”傾情扶助中陽人民脫貧緻富的曆程。
義無反顧進呂梁 衣帶漸寬終不悔
2016年3月21日,對于李建偉來說是人生曆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風光秀麗的大都市,來到山大溝深、經濟文化落後的貧困縣,從文質彬彬的大學教師,到國家貧困縣挂職副縣長,自然和經濟環境上的巨大差别,沒有打退李建偉腳踏實地的意志,從踏上這片土地的那一刻,李建偉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星空藍,三晉美,今天起,你來仰望星空,我來腳踏實地。”告訴了所有人,他将與這片土地緊緊聯系在一起。
要想幫助中陽,首先得了解中陽。為了深入真實地掌握中陽縣貧困情況,李建偉決定從走訪調研開始。調研期間,他翻山越溝,走村串戶,深入農家,與群衆促膝談心;他深入廠礦、企業、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情況,熟悉民情。有許多節假日,他都是在田間地頭、廠礦學校和農戶民宅中度過的,上任之後的短短一個月時間,李建偉将7個鄉鎮的100多個行政村跑了三分之二。
走訪雖辛苦,但這還不是最難的。在扶貧攻堅的路上,雖然中陽有一大部分人口實現了脫貧,但是還有居住在偏僻深山區的農戶依然貧困。這些地方土地貧瘠,生存條件惡劣,扶貧任務十分艱巨。走訪中,一些村民聽說李建偉是北京來的幹部,連連搖頭:“北京來的大官,咋能在咱這地方呆得住,肯定用不了多久就要回去。”面對他這樣一張外地的陌生面孔,很多百姓對他并不信賴,再加上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确實給李建偉的工作帶來不少困難。李建偉說:“作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山西人,雖然來中陽之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情況比預料的更複雜,所以從今天起,我必須把所有心思傾入中陽扶貧事業之中,把所有情感融入中陽人民之中……”作為挂職幹部,李建偉虛心向當地幹部群衆學習請教,根據了解到的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和當地部門提供的情況,李建偉認真思考研究,寫出有關扶貧、教育、人才、科技、三産等方面的調查報告和各種建議。
穿針引線搭金橋 矢志不移拔窮根
扶貧重在“造血”。經過調研,李建偉深刻認識到,要想脫貧緻富必須轉型發展。為了使中陽能盡快得到北航與外界的支持,李建偉記不清他究竟在北京——呂梁之間往返了多少次。他将調研報告及時向校黨委常委會彙報,多次回京與校友企業家尋求合作意向,邀請專家學者為中陽“把脈問診”,陪同校友企業家進行實地考察……竭盡全力為中陽引項目,争資金,辦實事。經過校黨委常委會多次讨論,《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中陽縣定點扶貧工作規劃》(2016-2018)産生,詳細确定了六大行動,落實60件實事,并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李建偉認為,要想脫貧緻富,就必須重視科教扶貧,提高群衆綜合素質。通過協調争取,北航在高考招生政策上對中陽一中的20名農村籍學生進行傾斜,在自主招生的範圍内,降低30分作為錄取分數線,使更多的農村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時,選定了中陽一中、中陽三中、北街小學三所學校與北航附屬實驗中學作為兄弟校,進行中小學共建。今年暑假,還邀請了30名師生到北京進行培訓交流。在培訓交流中,中陽一中的高三教師王鐵生感觸頗深:“培訓時間雖短,但是觸動很大,北航附中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的是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教師在工作中迸發的飽滿激情,教師之間關系的和諧融洽,太值得我們學習了!通過培訓,更多地啟發我們在教育教學上進行改革,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獲很多。”
中陽的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中陽剪紙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質樸美感。在調研中,李建偉發現,中陽的剪紙大部分是以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神話傳說為主要表現内容,而作為商品走産業化之路,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李建偉不禁思考,如何能讓這古老的民間技藝持續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他邀請到了北京市豐台區青聯聯合會、豐台區團委進行考察調研,并與當地文化部門一同探讨如何能将剪紙變成文化創意産業。李建偉說:“要将剪紙作為産業發展,既要結合傳統,還要堅持市場導向。要找到商品與藝術的結合點,不光要看剪紙,更要‘玩’剪紙。針對不同層面的消費者,可以将中陽剪紙打造為高端藝術品、中端紀念品、低端半成品。”借長征勝利80年之機,李建偉還邀請了北航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師生們,為中陽剪紙量身定制了以長征、扶貧、航天航空等為主題的剪紙模闆,并将在10月20日—30日之間,在北航藝術館進行展覽,将中陽的剪紙藝術推廣到大衆視野中。中陽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發展經濟林和畜牧業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裡産的核桃、小雜糧、柏籽羊肉品質優良。李建偉抓住這一縣情實際,積極争取農校對接、農超對接。李建偉說:“高校食堂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僅僅北航一天消耗的肉類大概有一萬斤,雞蛋兩萬多顆。向學校長期供應新鮮、綠色的蔬菜、肉類等農産品,将有效解決農畜産品的銷路問題,幫助貧困農民增加收入,幫助當地實現産業脫貧。”同時,李建偉對接了北京高校商超專業委員會和“356谷”網站,選定了仁味仁棗夾核桃、柏耔羊肉、慧仁核桃露、田園雞蛋等10多種農特産品,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銷售。中秋節後,還将舉行北京高校商超聯合體與中陽企業訂貨會,将中陽農特産品在北京進行推廣銷售。
在調研中,李建偉發現,“面朝黃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傳統觀念,在中陽農民腦海中根深蒂固。如何讓農民走出去,李建偉又想到了“金點子”。他說:“我們校内80歲以上的老教授很多,踏實勤懇的護工需求量很大。現在已經初步選定10名‘呂梁山護工’到北航服務,并在北航生活社區引進本土家政公司‘曹操到’,相信将來會将更多的‘呂梁山護工’送到北京。”
愧欠家人情愈深 厚待群衆義更重
推動精準扶貧,除了制定脫貧規劃,落實扶貧項目,增強“造血功能”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開展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卻涉及到大量具體而微的工作,考驗着扶貧縣長李建偉的智慧。
采訪過程中,記者決定去李建偉的包聯企業所在地下棗林鄉陽坡村走一走,看一看。汽車沿着陡峭盤繞的山路蜿蜒而上,一邊是山坡,一邊是山坳,僅容一車通過的彎路一個接着一個,驚險異常。在陽坡村,當村民得知我們是來采訪李建偉的時候,都圍攏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争搶着說。村主任雷傑雲一提起李建偉,就翹起大拇指一個勁兒地誇獎:“北京來的李縣長是個好官!李縣長人很随和,也很務實,每次來調研,都詢問得特别詳細,這不,在李縣長和梁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的争取下,我們村的核桃深加工合作社即将投入使用。”梁幫龍是陽坡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向記者介紹:“陽坡村由四個自然村組成,其中三個村至今沒有通水,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村裡的人口不超過100人,大多是婦女兒童和五十歲以上的老人。”
此情此景,深深觸痛着李建偉的心,這麼貧困的村子怎麼發展?該怎樣幫?幫什麼項目?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一邊琢磨,一邊開始了調查研究,根據陽坡村的自然條件和生産習性,李建偉和其他駐村幹部确定了建立核桃加工農業合作社和依托紫雲生态牧業形成“公司 +合作社 +農 戶”的貧困村精準扶貧發展機制,實現脫貧緻富。“長期以來,農産品信息不暢,銷售渠道單一,嚴重制約着貧困戶脫貧緻富。”李建偉說。為了保證農牧産品産的出來,銷的出去,李建偉多次前往汾陽、暖泉考察核桃品質,逐戶考察當地棗夾核桃的企業的收購能力,争取校友企業的市場支持,同時讓扶貧搭上電子商務快車,既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還讓群衆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
李建偉不僅關注貧困村的經濟發展,貧苦戶的生活情況也讓他挂念。在他的包村聯系點石口頭村,有位68歲的孤寡老人劉大爺,他隔三差五就要去大爺家轉轉,為大爺添置些日常生活用品;7月份的大雨沖斷了進村的路,他總追問路修好了沒有……李建偉分明把中陽當成了自己的家鄉,把這裡的群衆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因為這裡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更有他帶領“鄉親”脫貧緻富的火熱生活。
而這位性格開朗,工作中充滿激情的副縣長,每每提起家人,總是充滿愧疚。李建偉說:“有很多次到北京,總是辦完公事就急急忙忙趕回中陽,即使在家裡也是經常幫縣裡聯系人、争項目,算來已經半年多沒有好好陪妻子和孩子了。”
對于挂職,李建偉的評價是:“生活上很孤獨,但精神充實而飽滿。”在他看來,扶貧是人生難得的經曆,雖然生活條件艱辛,但是為村民的生活帶去希望和幫助,内心充滿着難以言喻的快樂與滿足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要把農村工作做深入,就得鞋上沾點土。”扶貧之路,始于足下,李建偉将用他堅實的腳步,在帶領鄉親們脫貧緻富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