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17點,由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特殊透平與通流葉片研究所名譽所長彭澤瑛老師主講的“聚焦中國能源大轉型——動力裝備肩負的曆史使命”專家報告會在主M102教室順利舉行。本次報告是彭老師應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邀請,專程從上海前來為研究生能源與動力國際化論壇開幕式舉行的專門報告,是2016年北航研究生學術論壇能源與動力國際分論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彭澤瑛老師的報告主要圍繞“世界新的科技和産業革命”和“我國動力裝備制造業肩負的曆史使命”兩大專題展開。在第一部分互聯網+能源轉型暨世界新的科技和産業革命中,彭老師圍繞三個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首先提出人類社會面臨着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經濟增長即“3Es”三大挑戰;其次中國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突出表現為資源不足,安全挑戰及污染瓶頸等問題;最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行動路線是推動能源供需的轉型,要進行互聯網+新能源的模式,提出“互聯網+新能源”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将瓦解3大危機—能源供/需将出現大批新技術新産品、改變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産業鍊。其中他進一步從渦輪機行業的發展與進程詳細分析了能源轉型為中心的工業革命中需要的素質要求,即确立正确的行動目标、尋找并推進新型支柱産業、并注重技術和産品的創新發展。

在第二部分我國動力裝備制造業肩負的曆史使命論述中,彭老師分析了能源轉型中USC大功率潔淨燃煤發電技術、核電技術、燃氣輪機專項、自主研發各類高效的分布式供熱發電動力裝置、太陽能發電裝置發展及風電裝置等6大支柱産業發展狀況。其中重點介紹了USC大功率潔淨燃煤發電技術和産品中12項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發展情況與現狀,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個熱電聯供USC-1000MW汽輪機;第一個單軸二次再熱1000MW汽輪機;第一個單軸軸系達到6缸的6排汽汽輪機等9項處于世界第一位置的技術與産品。并提出潔淨燃煤技術和産品面臨新的挑戰,以及引領世界潔淨燃煤發電技術和産品的發展方向。其中特别是對于我國能源動力的迅猛發展和進步,每一位與會同學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之前的十五年研發一台設備,到目前的一年幾十種設備研發;從之前去非洲、伊拉克等地區推銷産品而被當地人員看低,到目前咱們一個公司的生産裝機容量超過全世界其他全部廠商裝機容量的兩倍;從之前隻能測繪仿制,成為别人生産供應鍊條的一個小角色,到目前成功收購世界重要燃氣輪機制造商,并開始提供設計研發、生産制造、售後維修等全套服務,開始形成自主完整産業鍊;從二十年前單位發電量能耗“大”國,到目前趕超全部先進國家技術水平,僅用了當年規劃時間的一半……衆多數不清的進步,當年不敢設想的巨大發展,還有背後難以估量的艱苦奮鬥,等等諸如此類,從這位老專家的一生經曆中以舉重若輕的姿态推送到每一位聽衆耳中,卻又是一種需要但當的勇氣方可承接的使命感。
緊接着彭老師就再生能源裝備發展、多種新能源裝備開發的國内外前景及發展狀況進行了介紹。他說,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人類社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其核心應為“重新發明火”即重新開發不消耗地球資源、沒有污染、更為安全的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産業鍊,而這些都應該是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肩負的曆史使命。最後他進一步強調,在能源産業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最為關鍵的,應該寄希望于年輕一代,我們的社會、教育體系該如何培養大批新能源制造業人才,讓他們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的中堅力量,是中國能源産業崛起的關鍵。

作為上海汽輪機的技術明星,單位中的技術人員都習慣性地尊稱彭老師為“大法師”。在整個報告過程中,這位卓越的“大法師”始終保持着飽滿的精神狀态,雖年已耄耋,但實時散發着老一代工程技術專家那種獨特的‘舍我其誰’的魅力。他的講座聲情并茂,讓在座的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更引發了對于自己職業追求的深思。在最後的提問環節中,彭老師耐心細緻、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解答,進而他再次鼓勵大家一定要努力學習,做我們國家航空發動機和能源動力事業的優秀接班人和建設者。報告會結束後,全場同學以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來表達對這位技術展現老前輩的由衷敬意。 (文/趙雲洋 姚一鳴 攝影/張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