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首頁 >> 新聞中心 >> 學院動态 >> 正文

新華社:大學生在軍營:攜筆從戎鑄軍魂

發布日期:2016-11-05    作者:     來源:     點擊:

    新華社11月4日報道:

大學生在軍營:攜筆從戎鑄軍魂

2016年7月,即将退伍的趙松青和戰友們奔赴湖北洪湖進行抗洪搶險工作,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褚萌萌 郭麗琨)兩年軍旅生涯後,23歲的“退伍老兵”趙松青回到校園,繼續大學學業。回想起在今年夏天在湖北抗洪的日子,趙松青覺得“特别值”:“作為軍人,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一點貢獻,是我莫大的榮幸。”

趙松青是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2014年入伍的一名大學生,也是當年全國近15萬大學生新兵之一。自2001年首批在校大學生入伍以來,攜筆從戎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選擇。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又穿上了戎裝,傳承人民軍隊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今年7月,即将從武警某機動師退伍前,趙松青經曆了兩年來唯一一次真正的一級戰備——到湖北抗洪搶險。

接到命令當天,趙松青和戰友們準備物資直到淩晨兩點,随後又坐車30個小時到達災區。一個排的戰士和衆多物資擠在一輛“平頭柴”上,即使一動不動也汗流不斷。

“那一夜熱得睡不着,我隻想兩件事:首先要保護自己不犧牲,而且要盡力為災區人民做點什麼,不能白當這兩年兵。”趙松青說,他沒有告訴父母,這一次是去執行什麼任務。

趙松青所在部隊開到了湖北洪湖。這座城市位于長江邊上,災情嚴重。戰士們每天要用沙袋加固堤壩,甚至會跳到堤下把已經坍塌的堤重新填滿。

7月20日,天降暴雨,戰士們在大雨中幹了一天。雨太大了,泥也太滑,他們索性脫下了雨衣,赤着腳幹。趙松青回憶,一天下來,渾身都是泥,感覺一條腿能有30斤重。

趙松青的床鋪。兩年時光裡,趙松青經曆了從一名大學生到武警戰士的轉變,新華社發。

“身穿軍裝,我們有一種榮譽感,願意去付出辛苦、承擔風險。”趙松青說。

兩年前,即将升入大四的趙松青,在同學們為考研、找工作而忙碌時,選擇了入伍。“我總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做點什麼。”趙松青說,“我也把這兩年看做改變自己的一個機會。”

據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武裝部齊建立介紹,近年來,北航的入伍大學生大多都強烈地表達過自己的“軍人夢”:一方面是報國,一方面也是磨煉自己。

“大學生選擇入伍這條路,需要更大的勇氣。”齊建立在工作中發現,大學生面臨的選擇更多,而且入伍前身邊會有各種不同的意見。

和許多入伍大學生一樣,趙松青的父母起初不同意他當兵,希望他走一條“讀研、工作、淘金”的“正常路”。不過,父母最終還是沒能拗過他,便鼓勵兒子到部隊好好幹。

在從大學生到武警戰士的轉變中,趙松青漸漸适應了部隊的集體主義和快節奏。他還和同年入伍的其他三名大學生,參與了連隊的很多工作,成為各種活動的骨幹力量。

在災區,戰士們負責用沙袋加固堤壩。在和洪水的鬥争中,他們渾身上下沾滿了泥巴,新華社發。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長征勝利後,十多萬以進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抗日志士穿越火線投奔延安及其他抗日根據地。這一知識分子入伍的高潮帶來了根據地文化建設的提升,為部隊帶來了活力。

“大學生走入軍營,能夠改善部隊士兵隊伍的素質結構,為軍隊信息化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國防部印發的宣傳手冊上寫道。

2001年,中國首次在試點高校征召1000餘名在校大學生入伍。2005年起,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全面啟動。随着宣傳力度、優惠政策的不斷提升,自2009年以來,每年都有十餘萬大學生步入軍營。

在清華大學,截至2015年,114名學生應征入伍,74名退役學生全部被評為優秀士兵,26人在部隊立功。南京工程學院今年有130多名大學生入伍。

“對于個人而言,參軍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習軍事技能、獲得榮譽,更在于磨砺自己。”齊建立說。他還記得,北航第一名入伍的女生王運宏看上去很柔弱,但在部隊獲得了諸多榮譽,退伍後成立了校兵團社,主動協助征兵宣傳工作。

趙松青說,作為大學生,他曾享受祖國的安定;而作為軍人,他為祖國的安甯貢獻了一份力量。

快速鍊接

版權所有 © 2021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高教園南三街9号   電話010-617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