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隊伍介紹:
為響應學校對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的定點扶貧工作号召,由1404大班的15位熱心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建設的同學組成了晉日初升基礎教育實踐隊。2016年6月29日至2016年7月4日,我們以暖泉鎮基礎教育狀況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家訪,座談,航空知識講座等形式展開實踐。我們的實踐内容包括:1、多角度反映當地教育現狀2、從當地曆史情況開展縱向剖析3、從全國範圍内甄選樣本進行橫向對比4、聯絡同類型隊伍進行消息的有效溝通5、幫助當地學校向我航反饋建設需求6、宣傳并引進外部志願團隊,機構和個人對當地基礎教育事業的支持。作為北航定點支援中陽縣5年計劃中第一年的第一支前往中陽的實踐隊伍和目前唯一一支以調查研究為主要任務的實踐隊伍,我們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為日後的新成員新隊伍提供曆史基礎,為其他的教育實踐隊提供信息便利建立溝通平台,同時反饋當地學校領導,師生及家長的真實困難和需求。
實踐開展情況:
6月29日星期三,期末考試一結束,一行15人就急忙踏上了征途,沒有通宵的狂歡,沒有假期開始的放松,大家按照既定分組和原定方案一絲不苟地開始了為期近一周的實踐。為了當天到達中陽避免時間浪費,同學們還在補覺的時候實踐隊員們已經親身體驗着北京地鐵早高峰。到達中陽後,我們通過同當地百姓的交談,路上的觀察以及李建偉老師的講解,了解到呂梁市以及周圍地區尤其是中陽的曆史,經濟現狀以及未來經濟的展望,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中陽這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經濟情況,同時也看到了中陽縣委縣政府為摘掉貧困縣的帽子而做出的努力與階段性成果。



6月30日星期四,吃完早飯,我們便開始趕赴中陽縣暖泉鎮,進行實地考察以及問卷調查。一路上,李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路上所經過的兩個鄉鎮的具體情況,他在為我們解釋了緻貧的原因同時也向我們介紹了縣委縣政府以及鄉政府為脫貧而做出的努力和近些年來的成果。稍事休息後,李建偉老師和暖泉鎮領導以及暖泉鎮中小學校長與我們進行了座談,介紹了暖泉鎮的基本教育狀況,商議讨論了下午的工作流程,同時也讨論了改進當地教育現狀的可能方案。會後,實踐隊一行15人便前往中陽四中對開完家長會的老師,家長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向校長贈送《航空知識》雜志。之後我們又對教師以及校長進行了專訪,進一步了解該校的教學特色,了解了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老師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晚上,實踐隊員積極整理着資料。



7月1日星期五,根據同暖泉小學領導及老師談好的流程,我們在早上的小學家長會上适時分組展開航空知識大講座,講羅陽的故事、話北航的曆史、看北京一号的魅力、賞殲10殲20的風采、感中國空軍的威武。我們還向孩子們分發了從北航學生處聯系到的《航空知識》雜志,供不應求,甚至還有初中的同學為了雜志特意到小學一趟。家長會結束後,隊伍分成五組,根據問卷結果和班主任推薦展開家訪,從家長角度了解當地教育概況,從家庭角度分析孩子成長曆程。下午還抽調部分成員進行小學學校老師訪談和少年宮專訪,并在一天任務結束後同當地同學展開籃球友誼賽。

7月2日星期六,在前幾日的走村入戶調查中,我們證實了核桃産業作為暖泉鎮四類主要農業種養業之一,對于提高家庭收入,減輕學生和家庭生活負擔起着重要作用。向楊鎮長咨詢了相關的園區信息後,我們花費兩個小時完成了對萬畝核桃園中核桃林規模和生态運作的大緻考察。下午,暖泉小學王校長和高副校長在實踐隊離開前和隊長進行了最後進行一次交流。校領導展示了學校的優秀管理制度、貧困學生政策以及實幹派的領導班子,再一次強調了學校的硬件優勢和對外支援的需求。之後,我們同第二批來中陽實踐的隊伍交流經驗,同當地師長話别。





7月3日星期日,返回中陽後,部分成員因為身體問題提早返京,留守成員向中陽縣教育局申請交流。由于适逢高中會考,便約定日後電話訪談,下午,我們集體前往當地風景名勝柏窪山,感受中陽魅力,領略壯美風光,道教名迹。
7月4日星期一,我們在梁幫龍老師的幫助下前往呂梁登車,列車晚點的情況下,剩餘成員協同兩位隊外同學一起安全返京。至此晉日初升結束初期實踐,開始進行資料信息整理和成果分析及展示的籌備工作。
7月7日後,成員陸續返鄉,在四川,内蒙,陝西各地開展擴大化樣本收集工作,自定方向,自選對象,充分發揮同學的獨立性和自主能力,對自身家鄉的基礎教育學情進行調研,展開與中陽情況的對比,深化中陽當地基礎教育情況分析。
另,晉日初升實踐隊在7月2日成功建成中陽教育實踐隊聯系平台,現有包括北航和首師大在内的四支中陽支教隊伍和暖泉學校領導加入。我隊作為北航赴中陽實踐首支隊伍,向後續實踐同學提供當地信息和生活經驗,并在後期工作中相互溝通幫助,約定同心協力,共助中陽!
多次嘗試與社會企業和組織溝通後,我們在7月中旬成功聯系北京暖暖愛心志願服務隊向暖泉小學提供閱讀分享相關志願服務,初期建議借此建設學校的校廣播站,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表達主持能力,進行四大名著的試錄,确定同學的課外閱讀偏好和廣播效果。同時以此次合作為示範,為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基礎教育建設拉開序幕。
個人感想:
①從初期的實踐單位選擇到中陽當地的實踐安排,晉日初升此次實踐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學院多位輔導員和老師的支持、幫助,以及暖泉鎮政府學校領導的關心、配合。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了中陽當地師長、同學的熱情,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很快融入了當地生活,為實踐中走村入戶提供了諸多便捷。
②實踐初期階段結束後,當地中小學同學中許多人同實踐隊員建立了私人聯系。我們實踐隊的預期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我們不以此次實踐的結束而中斷家長孩子來之不易的信任,成為孩子口中難以親近的短期支教老師。相反,在多種形式的長期交流下,我們能夠持續地關注他們的成長,并提供經驗和意見參考。
暖泉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也是中陽西部四個遠離縣城的農業鄉鎮中唯一保留完整的從幼兒園到初中辦學架構的鄉鎮。在李副縣長深入淺出的講解下,我們得知,和衆多貧困鄉鎮一樣,這裡的壯年勞動力幾乎全部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衆多。由于距離城區60公裡,四個鄉鎮中轄區最大,教育基本架構得以完整保留,但由于交通困難,經濟來源缺乏等問題,人口流失及由此引發的生源流失嚴重。學生人數在短短幾年之内驟減百分之六七十,剩下的家庭也大都存在經濟和其他家庭難題。小學的校服甚至無法統一定制,因為家長們無法普遍承擔一百多的校服費用,因此我們在實踐時看到的集體服裝其實是在網上以二三十的單價統一訂購的。
同時師資缺乏導緻盡管硬件設施極好(暖泉小學有諸多國家級示範項目建設),卻少有用武之地,留職的教師平均年齡偏大,缺乏繼續學習其他專業科目教學技術的能力。支教,實習和代課的老師或是任教時間段稍短,或是缺乏專業素養或經驗,加之剩餘生源水平的下降,城鄉教育差距逐漸拉大。教師生活和教學壓力較大,每年暖泉任教的老師交通費用就高達一兩千,而對應的補助卻是處于财政困難狀态,各校老師甚至沒有統一的工作服裝。
③校服和工服是承載學校凝聚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校長等領導深深為此感到憂慮和煩惱,希望尋求社會支援。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學校和政府領導懷着一腔辦學熱情,卻也是巧婦難炊,綜合辦學教育水平不夠發達,急需外界物資和人才支持。
④來到暖泉鎮這幾天,我們的同學們經曆了旅途的艱苦,氣候的急劇變化,飲食上的水土不服等衆多的困難,但是同學們繼承了北航先輩不怕吃苦,老實做事的優良傳統,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搞好這次實踐,不為自己留下遺憾。在返鄉後的家鄉基礎教育學情調研行動中,同學們帶着在中陽的感觸,深入了解自身周邊基礎教育情況,更加深了實踐體會,在實踐總結中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
整體翻閱李建偉老師提供的北航-中陽建設工作計劃,我們也看到了這幾年國家,上級機關和當地基層政府部門為扶貧所做的衆多如交通基礎建設,學生升學政策傾向和居民家庭增收的工作。相信不久的将來,在精确扶貧的行動中,外界支援和當地政府因需而上,謀定而動,定點攻堅克難,這裡可以摘掉貧困的帽子,實現全民小康的扶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