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推進系(簡稱航推系)是以航空動力裝置的結構、強度、振動、控制和智能化設計為背景的教學和科研組織。在學科建設方面,航推系承擔着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工作,是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參與單位。在本科教學方面,航推系承擔“飛行器動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和“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三個專業的多門核心課和一般專業課。
建系曆史:航空推進系的前身是北航于1956年成立的發動機構造教研室(305),第一任主任為曹傳鈞教授,黨支部書記為溫俊峰院士,隸屬于發動機系(三系);1970年,發動機系更名為四大隊,1972年,又改回為發動機系(簡稱四系);1973年,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教研室(405)成立,主任為聶景旭教授,黨支部書記為馬枚教授,隸屬于發動機系;2002年,在發動機系組建為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之際,航空推進系成立,以405教研室為主,合并了401、404和406的部分人員。
輝煌成就:回望405教研室與航推系六十餘年的曆史,可謂碩果累累,彙聚了晏砺堂、宋兆泓、聶景旭、陳光、熊昌炳、李其漢、朱梓根等我國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領域的多位頂級專家。2002年前,405教研室參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近乎所有航空發動機型号研制的工作;參與了近乎所有與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振動相關的設計指南、定壽指南、分析方法、應力标準、結構完整性大綱及型号大綱等手冊、标準的編寫工作;參與了近乎所有與航空發動機結構完整性、可靠性相關的研究專項。2002年後,航空推進系承擔發動機結構強度領域的第一個GF973項目(李其漢教授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項目8項,承擔GF重點預研項目數十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十項,承擔航空航天等院所的型号相關課題數百項。百餘項研究成果被直接用于國内發動機型号的研制工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數十項,發表學術專著數十部、SCI/EI論文千餘篇。
繼承發展:航空推進系目前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振動、可靠性與安全性的科研與教學的重要基地,中國航空學會強度振動專業委員會和可靠性專業委員會均挂靠在航推系。近年來,航推系在航空與航天、船舶、石油化工、能源等行業均保持着密切聯系,形成深入寬廣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航推系與牛津大學、帝國理工、麥吉爾大學、裡昂中央理工、米蘭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的科研團隊也保持着密切合作,航推系80%以上的教師有1年的海外訪學經曆或具有國外名校博士學位,諸多學術成果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水平。
主要研究領域:
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振動、壽命及可靠性,航空發動機控制,新型航空航天動力裝置,新型材料與結構及應用。
教學和科研設施:
轉子動力學試驗台3台套,高溫構件疲勞試驗機多台套,振動台2台套,自研發動機典型結構振動特性試驗平台多台套,振動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多台套,Polytec激光測振儀1台套,發動機控制系統試驗台多台套,摩擦磨損試驗機1台套。
師資力量(2025年4月統計):
航空推進系共有專職教師18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9名、講師1名;16名教師是碩士生導師,9名教師是博士生導師。此外,還有博士後、項目聘用人員十餘名。
聯系方式:
主任:張大義 (dayi@buaa.edu.cn)
支部書記:李少林 (lishaolin@buaa.edu.cn)